走进玉屏
玉屏简介
玉屏因流水如玉、青山似屏而得名,地处贵州省东部,隶属铜仁市,东南西北分别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黔东南州镇远县、岑巩县和铜仁市万山区接壤,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素有“黔楚咽喉”“黔东门户”之称。全县国土面积523.78平方公里,辖1乡3镇4街道,常住人口20万,是全国五个、全省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享有“中国箫笛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侗族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黄桃之乡”的美誉。
玉屏区位优越,是交通便捷的黔东门户。玉屏是贵州的东大门,是铜仁最早通铁路的区县,是贵州“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是连接中南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沪昆高铁、铜玉城际铁路、株六复线铁路、沪昆高速、铜大高速、320国道、201省道穿境而过,东出两湖、西进滇黔、南下粤桂、北连川渝。驾车60分钟可达凤凰、芷江机场,高铁1小时可达贵阳、2小时可达长沙。县内农村公交覆盖率100%,城乡通达、外联内畅,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达到5A级水平。
玉屏人文荟萃,是钟灵毓秀的箫笛名都。玉屏古名平溪,宋置平溪峒,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平溪卫,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玉屏县,1984年撤玉屏县建玉屏侗族自治县。明正德三年(1508年),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玉屏写下入黔第一诗“畎亩投闲终有日,小臣何以答君恩”。从这里走出了黔东进士第一人侯位,朴学大师段玉裁曾任玉屏知县。始建于1827年的印山书院,是省内现存完好的古书院,百年书院涵养了玉屏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玉屏箫笛历史悠久,明清时期便是宫廷贡品,1915年在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与茅台酒、大方漆器并称“贵州三宝”,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创音乐剧《平箫玉笛》入选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并在省内外多地展演,“箫笛名都·侗听玉屏”城市形象美誉度得到全方位提升。
玉屏山清水秀,是宜居宜游的和美家园。玉屏物产丰富、生态完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55.9%。一条㵲阳河,一部玉屏史。曾是明清时期通黔达楚漕运要道的㵲阳河常年水质达Ⅱ类以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侗乡风情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茶花泉双核引领,农文旅融合相得益彰。“全国美丽休闲乡村”郭家湾村、“全国文明村寨”瓮阳村、“全国旅游重点村”田坪村等特色村寨各美其美,田园风光优美如画。万亩茶园、千顷桃花令人流连忘返。侗家鼓楼质朴典雅,七眼古桥长虹卧波,风雨桥上箫笛悠悠,火车书屋书香氤氲。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支笛,构筑起生态宜居、气候宜人、风景宜游的黔边新城,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被命名贵州省园林县城。
玉屏开放包容,是投资兴业的热土宝地。玉屏正按照东工西贸、南城北产的发展思路,推进与大龙经济开发区一体化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延伸拓展区的发展定位为玉屏抢抓政策机遇提供了先机,玉屏经济开发区双创园的建设为来玉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创业平台,总投资150亿元的玉屏低温供热堆商业示范项目将为玉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碳酸钙产业“富矿精开”的格局正在形成,新型功能材料配套产业不断延伸。油茶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前列,被评为国家玉屏油茶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郭家湾贡米、玉屏黄桃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建成全省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贵福菌业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玉屏被确定为全省30个食用菌种植重点县之一。先后荣获“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20余个国家、省级荣誉称号。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贵人服务·一视铜仁·玉事无忧”营商环境让投资更具效能、办事更有速度、服务更有温度、落地更有力度。
玉屏感恩思进,是实干争先的奋进之城。2008年1月31日,贵州遭受特大凝冻灾害,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踏冰冒雪到玉屏自治县亚鱼乡视察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勉励大家群策群力、战胜灾害、恢复生产。玉屏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对铜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主战略、主定位,紧扣市委战略布局和县委“三区一县一中心”奋斗目标,攻坚克难、担当实干,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玉屏始终秉承“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理念抓文明创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是2021-2023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脱贫成效考核连续排名全省、全市前列,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获全省综合考核Ⅱ类地区第一等次,全县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排名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热情好客的侗乡人民,诚挚欢迎您来“箫笛名都·侗听玉屏”,共赏《平箫玉笛》、共谋合作发展、共创美好未来!